點蝕是在不銹鋼表面上局部形成一定深度的小孔或銹斑的一種腐蝕,在其余的大面積區域材料完好,而點蝕處可能形成穿孔,這種腐蝕的危害十分嚴重。
點蝕易在含Cl-、Br-、I-等鹵素離子的介質中產生,常見介質為大氣、水、水蒸氣、海水,漂白液,各種有機和無機氯化物等。在這些介質中可在室溫下出現,并隨溫度升高而加速。點蝕的嚴重程度與介質溫度、Cl-等鹵素離子含量、pH值及相對流動速度相關,同時受鋼表面非金屬類雜物、析出相、位錯露頭等因素影響。
在特定介質條件,不銹鋼的點蝕由生核和擴展兩個階段組成。在易產生點蝕的環境中,在不銹鋼表面存在缺陷的部位,由于難于鈍化或鈍化膜遭到破壞,而后再鈍化又受到阻止,于是產生優先溶解形成小蝕坑,這種小蝕坑即為微孔蝕源,隨后溶解下來的金屬離子水解生成H+并使局部蝕坑溶液的pH值下降,加劇了金屬的溶解,使孔蝕擴大、加深。加之腐蝕產物覆蓋孔蝕坑,使孔坑內的溶液流動困難,蝕坑內pH值進一步降低,Cl-等產生點蝕的陰離子達到較高的富集程度,使蝕坑加速擴大并向深度方向發展,最終形成點蝕。
不銹鋼耐點蝕性能與鋼中的Cr、Mo、N有密切關系,經深人研究已建立起表征耐點蝕能力的點蝕當量指數(PRE)與Cr、Mo、N、Mn、S、P的數學關系式:
PRE=%Cr+3.3×%Mo+X × %N
式中的X=10~30,常用的系數為16.
在計入Mn、W、P、S的因素后又派生出下列數學關系式:
PREMn=%Cr+3.3×%Mo+30×%N-1×%Mn
PREW= %Cr+3.3× %(Mo+0.5W)+16×%N
PRE(S+P)= %Cr+3.3× %Mo+30×%N-123×%(S+P)
上述數學表達式是一種快速判定不銹鋼耐點蝕能力的方法,對于選擇合適的耐點蝕不銹鋼,最有價值的是臨界點蝕溫度(CPT)與PRE值的關系,根據在氯化物溶液的試驗結果所建立的兩者關系見圖3-14和圖3-15。這兩個關系圖均表明,不論是奧氏體不銹鋼還是雙相不銹鋼,兩者的關系均呈簡單的線性關系,說明這種局部腐蝕是由鋼的化學成分所控制,與基體組織結構關系不大。
圖3-14和圖3-15是選擇耐氯化物點蝕的重要依據,為慎重起見,在實際介質中的模擬試驗十分必要。圖中的數據僅僅考慮了鋼中主要元素的作用,對于實際應用的鋼種的純潔度應有明確的要求,以保證所選材料的實用性。當前,耐點蝕性能比較優秀的材料是一些超級奧氏體不銹鋼,超級雙相不銹鋼和超級鐵素體不銹鋼,其中奧氏體不銹鋼包括00Cr18Ni16Mo5N、00Cr27Ni31Mo4Cu、00Cr20Ni18Mo6CuN、00Cr25Ni25Mo5N、00Cr24Ni22Mo6Mn3CuN、00Cr22Ni17Mo3NNb等;超級雙相不銹鋼包括00Cr25Ni7Mo3N、00Cr25Ni7Mo3WCuN 等;超級鐵素體不銹鋼包括 00Cr26Mo1、00Cr30Mo2、00Cr25Ni4Mo4Ti、00Cr29Ni2Mo4等。